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章江湖纷争事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按下梁山一众好汉不提,且说这西北陕西渭州是西北大城,交通要路,人口众多,商旅不断。

    这一日在渭州最大的茶楼下,围拥着许多的人,有两伙江湖人在此卖艺。一伙江湖人是兄弟两个,但见年长那一个口若悬河,大声的向围观的众人道白:“来!瞧一瞧,看一看啦!有钱的捧个钱场,没钱的捧个人场,今日来到贵宝地,承老少爷们抬举。我们是初学乍练,有经师不到、学艺不精的地方诸位多包涵。假如各位看我们练得还像那么回事,请您高抬贵手,赏我们个吃饭钱、住店钱,假如哪位出门一时忘了带钱,白瞧白看我们也不生气。只求您脚下留德,站脚助威,我们也感恩不尽。”

    这人一阵吆喝,倒是聚集了不少人。这兄弟两人一个用刀,一个用棍,一会单打一会双打。招式只图好看,赢得阵阵喝彩。

    这两人在江湖行当中当属“瓜行”,“瓜行”其实应叫“挂子行”,江湖中把凭表演武术吃饭的叫“挂子”,也叫“打把式卖艺”。“瓜行”人为了赚钱,除了表演武艺,也卖些大力丸之类的江湖野药,特别讲究吆喝。

    在江湖行当里,游民江湖职业主要分为四类:巾、皮、李子、瓜。“巾行”,顾名思义,从事这一行的江湖人,大都头戴儒巾、葛巾,显示出自己出身儒道,是有文化的人,不同于打把式卖艺之流的“村蠢愚夫”。他们从事着脑力劳动,诸如相面、测字、算命、代写书信等,顶着个先生的头衔。“巾行”中人虽然是吃“文化”饭的,但有一种技能,却绝不能放下。这便是江湖伎俩——得学会揣摩客户心理,花言巧语引人入套,这才是“巾行”中人混饭吃的真“本事”。(现在的大街上也有这类人,书友们肯定也有遇见的。)

    “皮行”,这名称来源于满族人,但是在早前历朝历代也有这行人,诸如赤脚医生、江湖郎中。清代满人信奉萨满教,治病多靠巫医跳大神,一边手舞足蹈,一边敲着皮鼓。这皮鼓,在东北二人转《神调》中有使用。时间长了皮鼓成了医生的标志,满人入关后,人们便习惯称呼江湖游医这一行当为“皮行”。皮行的郎中们后来并不敲皮鼓,改成了摇铃,“如圆形,中空而有胆,作声震耳”,所以,他们的另一称呼“铃医”,倒是更形象一些。

    其余唱戏的、杂耍的、变戏法的,因为他们崇拜的祖师爷是曾在梨园召集各类艺人的唐玄宗李隆基,所以自称“李子”。在江湖上,也有称他们为彩门的,大概是因为这一行当的人在表演时,多用油彩在脸上化装的缘故。

    “啊哈!天也不早了,人也不少了,咱爷们的表演也该开始了!”人群之中,另一位卖艺的汉子也吆喝起来。

    只见那是一位身材瘦削的黄脸汉子,脚下横七竖八摆放着刀枪剑戟等诸般的兵器。此时大汉正拿着一把大枪,风车般的抡起,只听到“呼呼”的风响之声。左右大回环,山下翻飞插花,端的好看!

    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那两兄弟的武艺只是一般,没有这位黄脸汉子的威风,看热闹的人倒是被他吸引不少!

    这大汉耍了一会大枪,猛然大喝一声:“喳!”大枪往那一扎,入土半寸。到也显得威风凛凛,大有几分猛将风采。

    只见大汉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