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二章 造船的意义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15-17世纪是大航海的时代,西方的航海家发现了隔绝数千年的美洲大陆,然后利用非洲的人力大肆掠夺美洲的资源。前期当然是黄金和白银,最终这些白银大半流入中国,使得明朝成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国家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明朝前期的时候参与了一下,被后世无数人称赞的郑和下西洋被人津津乐道。更有学者考证是郑和先到了澳大利亚、美洲,这还获得了郑和家乡地方政府的支持。

    后世中国人骨子里多少有些自卑,就像鲁迅先生小说里说的阿Q那样,以祖上阔过为荣。动不动就5000年的文明,当年四大发明如何如何。就连导弹的介绍,也说中国古代发明过火箭,原理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不过不可否认的是,中国古代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确实各方面领先于世界。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庞大的帝国,为这个古老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    不过郑和之后,因为明朝实力的下降,再加上常年的朝贡体系天生的弊端,让政府停止了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。中国的大航海是为了示威、宣扬国力,与西方那种掠夺资源,到处殖民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
    王韬让朱由校重视造船当然不是为了以后再宣扬国力,而是为了四处抢占地盘。后世的人谁都知道这是占地盘最好的时机,几乎也是最后的机会。

    远的地方不说,东南亚岛屿和澳洲大陆,这家门口的肉是要吃到嘴里的。如果可能的话,寒冷富饶的西伯利亚,王韬也不准备让给俄罗斯人。

    朱由校当然不知道王韬抱着这种想法,他想的是怎么样才能超越前人的水平,造出更大更好的船来。

    这种想法确实不错,不过由于技术的失传,再加上仓促上马。纵然有一些当年蛛丝马迹的技术和图纸流传,造船也不是一帆风顺。好在皇帝办事有无数的人为之操劳,加上能工巧匠不少。当年最大的宝船虽然没能造出来,不过小一点的却是有了方案。

    朱由校叫王韬来当然不是来看造好的船,而是看已经铺设好的龙骨。

    造船用的木材是从HN桐柏山运来的杉木,朱由校也不是想一步登天造出当年最大的宝船,而是选择了当年只算是二等的宝船。

    关于明朝大宝船的尺寸究竟有多大,历来存在争议,但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想造出张44丈,宽18丈的船基本是不可能的。140多米长的木质战船,别说是古代就算是现代的技术也难以实现。

    比如王韬眼前这艘船,铺设的龙骨也就是40来米。完全不懂船舶知识的王韬对此毫无感觉,却不知道这船如果真能建造成功,也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木质战船了。

    “王师傅请看,这船长十八丈,宽六丈,当年三宝太监出洋的大船比这个还要大。可是工匠们都没有把握,这船他们多少还有些信心。”朱由校言语之中带着些许的遗憾,不过更多的还是高兴,毕竟大明早就没有这么大的船了。

    王韬估算了一下,十八丈换算成后世的米也有60米了,这样的船并应该不算小。

    “科技都是一步步的进步的,上界造船现在用的都是钢铁,木船只是作为游船使用。不过皇上能带人造出十八丈的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,这船装上大炮,纵横大洋应该不是问题。”王韬先是普及了一下后世的船,见朱由校有些失落,随即也夸了他两句。

    “上界的确是神仙手段,用钢铁造船,简直匪夷所思。”朱由校倒不是失落,而是震惊王韬说的话,钢铁造船这听起来就很厉害。

    “不是什么神仙手段,而是钢铁冶炼技术比大明发达而已。待日后造出了蒸汽机,这船就不需要桅杆,用蒸汽机带动机轮,船的速度不但快,逆风航行也不是问题。”王韬听朱由校说神仙手段,当下笑了笑,后世的轮船当然不是什么神仙手段。

    反倒是龙腾大陆才真正算得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